咖啡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飲用的一種飲品,口感醇香,且具有一定***醒腦的作用,非常受大家的喜愛。那么你知道咖啡是怎樣種植出來的嗎?種植咖啡又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?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日照
咖啡樹若接受大量日照時,會使葉片溫度上升,導致樹木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。因此為了不讓咖啡樹直接照射到太陽光,通常會將其栽種在山的東側且平緩的山坡上。若無法種植于這些區域,則會將咖啡樹種植在高于咖啡樹的樹木旁(此樹亦被稱為遮陰樹 Shadow Tree)以利遮擋陽光避免過度日曬”。不過,哥斯達黎加或部分巴西地區因午后通常較為多云,并不需要種植 Shadow Tree。
氣溫
咖啡樹的生長狀況會受到氣溫影響。一般來說,咖啡的***栽種環境為平均氣溫大概 22℃ 的高原。而阿拉比卡種的原生地,也就是埃塞俄比亞的高原,正好處于背光處,且平均氣溫約為 20——24℃ 左右。若栽種環境的溫度高于***栽種溫度,會造成果實提早成熟,也較易感染誘***。但若栽種環境的均溫低于***栽種溫度,則會使咖啡樹的生長遲緩,導致其變得較矮小,收成量也會降低。
雨季與旱季
熱帶地區一年中會有雨季與旱季。大部分產地的咖啡樹會受旱季結束時的降雨 ( Blossom shower )所刺激,使咖啡同時開花,并在 7 個月后結果。通常咖啡一年只有一次的收成期,但肯尼亞的熱帶地區以及南北較狹長的哥倫比亞等地,因一年有二次雨季及旱季,所以當地的咖啡一年有二次的收成期。
降雨
栽種咖啡的地區一年須有1200——1600mm之間的降雨量,當咖啡豆正值成長期時,若降雨量不足則會影響到收成數量。近年來氣候惡化,多個咖啡產區由于干旱及異常降雨等氣候變化,故咖啡產量也常受到影響。
海拔高度
中美洲與哥倫比亞以及東非等產地中,符合咖啡栽種氣溫的地方通常是位于標高 1000 —— 2000 米之間的高原。不過,氣溫會隨著緯度上升而降低,因此咖啡樹也可栽種在氣溫較低的低地中。中美洲的咖啡是以海拔高度作為品質的基準,產地的海拔標高越高,代表咖啡的品質越好。
土壤
咖啡的產地則與火山息息相關,火山附近的土壤通常含有風化后的火山熔巖或火山灰等物質。這類土壤極具深度且富含腐殖質,排水狀況也很優良。
帶有大量腐殖質的土壤也含有氮、磷等可保有水分以及養分,并含有能防止土壤受侵蝕或風蝕等影響之物質。至于***的土質則是介于 pH 4.5 —— 6.0 間的中性土壤,因酸性土壤較易缺乏鉀、鈣、鎂等元素,而堿性土壤則較易缺少錳等物質。
咖啡樹的種植有著嚴格環境要求,并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地方都能種的。好品質的咖啡對環境的要求也會更加嚴格一些。